视频 2020/03/26 10:58:37 作者:腾讯研究院 112861阅读
视频 2020/03/26 10:58:37 作者:腾讯研究院 112861阅读
步入2020年,短视频行业虽然进入存量经营时期,但无疑仍将伫立于高光点上。前沿技术的应用探索为短视频提供了发展的基础,智能终端设备的快速迭代有益于视频制作的日新月异。
在物联网理念的推动下,传感器数据的收集和可视化开始普及,短视频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信源,技术的进步将集成万物数据,短视频作为最受欢迎的可视化呈现方式,将借助各种传感器,探测和集成各种物质的网络数据,帮助人们感知世界。
而运用5G和AI技术,高清慢直播和多视角直播在满足用户可视化诉求的同时,拓宽了短视频创作在互动方式和场景选择上更大的发展空间,或将引领新的行业现象。
随着5G、AI、AR/VR、区块链、IOT等技术的发展及普及,短视频将会以超越传统的形态渗透到各行各业中,推动短视频行业或将迎来新的发展红利,迎来第二曲线的发展。
当前,在公共资讯短视频的传播中,监控摄像头的视频采集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源头,全天候在场,实现多数公共场所的覆盖[1]。
未来,更多设备终端将通过5G网络和物联网接入应用,推动短视频的信息采集力逐步增强,拍摄采集不再局限于摄像机、相机、手机等传统设备,以智能眼镜等为代表的新的移动采集终端的出现,将会让视频的采集更加便捷、高效。
美国已经发布一款能够使数字增强现实内容和在不同场景中拍摄的真实世界物体进行交互的AR眼镜,视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眼镜收集和分享到网络上。智能眼镜将成为人类的智能助手,通过一系列微型零件充当“隐形大脑”。
(二)智能家居:异构融合传感网络搭建万能场景
未来,物联网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端技术,连接人与物,推动短视频的播放终端从电脑、手机、平板,再到智能家居,智能家居获得了更快网速、更低延迟、更多设备接入,为短视频的播放终端移动化、场景化提供了基础。
家庭内各种电器的屏幕,成为可以观看短视频的接收终端。传统固定屏幕的概念会日益淡化,短视频甚至可以用投影、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等方式飘浮在空间里,或者出现在墙壁、桌面、地板等物体上[2]。日本研发的一款智能投影灯在连接网络后,可将电视节目、电影、网络视频投到墙面、玻璃上,提供高清高质画面体验。未来,智能家居的发展将给视频的播放终端带来更多的选择、更多的使用场景、创造更完整的生态链群。
(三)智能车载屏: 争夺下一个万物互联的入口
物联网下的车载屏,未来有望成为新的移动播放终端。在车与人的信息交互中,方向盘不再是唯一的控制工具,用户将从方向盘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时间投入智能车载屏视频的观看和体验。
在智能车载屏植入各类的视频APP,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社交、娱乐的需求,使车载屏成为类似“iPad”的智能设备。
在2019腾讯数字创意节上,特斯拉宣布将游戏和视频应用移植到新版的特斯拉车载娱乐系统中,为中国车主提供车上联网游戏体验。B站等相关媒体播放平台也将同步入驻特斯拉车载娱乐系统,提供视频播放服务,用户甚至能在智能车载屏上刷弹幕[3]。
作为连接内容的硬件和设备将更加“透明”。在这种趋势之下,短视频承载的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交织融合,将逐渐在生活中构建一个完整的移动增强现实世界。
VR技术和短视频内容形态的结合,将赋予用户空间交互的全方位体验,打破虚拟现实的边界,有望带来全新的临场感体验。
目前VR呈现方式对终端设备依赖仍然比较强。从VR全景视频目前的主要形式来看,VR全景3D视频通过三维建模技术来模拟和搭建现实场景,并具有互动功能,多用于游戏制作;VR全景2D视频,采用VR摄像机进行拍摄,并在后期通过相关视频软件拼接成一个球状的全景视频,再配合专业的设备和播放器来显示内容,给用户提供虚拟体验[7]。相比全景3D视频,VR全景2D视频制作成本低、市场范围更广,迎合了短视频规模化应用的趋势,成为当前与短视频平台相结合并能广泛应用的展现形式。
当前VR全景2D短视频,通过呈现出传统短视频制作无法体现的如同万花筒一般的动态立体视角,带给用户全视角场景感受体验。未来随着VR终端普及和5G网络等进一步优化,VR+短视频有望带来更加全方位的沉浸式体验。
目前VR全景2D短视频,多应用于影视、广告、产品体验、实景演习、社交等领域。国内已经在媒体新闻报道中得到广泛应用。国外如社交平台YouTube已经设立了360度全景视频频道;Facebook也在NewsFeed中提供360度全视角视频内容。
(二) 超高清视频和多视角直播,释放内容消费力
5G具有高速度低延时的数据传播特点,且具有主动缓存的功能,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在高峰时间容量和内容传递延迟方面的性能,使普通用户体验超高清视频(UHD)以及超高清直播,释放内容消费的更大潜力。据艾瑞调研显示,“以高画质或音质观看视频内容”成为68.5%的VIP用户看重的会员权益。
当前4K/8K超高清视频制作方面技术日趋成熟,终端设备方面华为、苹果、三星等科技公司已开始量产。随着软硬件设施的不断改善,未来消费者可以通过多种终端体验与录制超高清短视频。
并且在当前短视频和直播功能的跨界融合场景下,随着5G发展成熟,UHD将可以更广泛地应用于大型赛事等直播领域,带来超高清沉浸式的直播体验。
由央视频推出的无剪辑、无解说、无音乐的“与疫情赛跑”系列慢直播,通过5G信号和4K/8K等技术全景直击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过程,“云监工”引爆网络,成为现象级传播案例。
在视频直播过程中,5G网络可支持将现场拍摄到的多视角的超高清画面,实时传输给拥有UHD终端设备的用户,用户可以自由选择观看视角,呈现千人千面的直播系统,且图像更为清晰细腻、画面更为连贯流畅、色彩饱和逼真的直播视频。
韩国LG U+目前推出了一款名为U+ Idol Live的应用,该应用在偶像团体演出时引入5G直播,让用户自由选择观看自己想看的偶像的“单人直拍”,满足个性化的娱乐需求[8]。
(三)从“分发一切”到“内容即入口”
在5G高速高质网络生态支持下,视频将成为主流内容形态,游戏也将以其娱乐特性通过“短视频语言”呈现出来,打破终端下载限制,短视频内容本身成为网络游戏入口,“即看即玩”成为可能。
传统游戏产业,尤其大型网游受到高性能主机以及PC显卡等硬件设备的限制,成本高昂。5G技术的出现将会给游戏行业带来新的变革,云游戏将突破这一现实困境,未来将达到“任何终端,任何地点,任何游戏”的愿景标准。游戏将不需要单独的应用与终端设备,成为“微信小程序”一样的生态运营方式。
短视频+云游戏,开启了短视频平台布局游戏内容生态的另一种可能。
当然,技术的发展往往伴随着两面性,前沿技术在推动短视频产业及整个数字内容爆发式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争议和思考。
5G网络环境具有更高速的数据传输功能,视频信息必然会呈现一个新的爆发增量,假冒低质、低俗内容、谣言信息、版权侵犯等违规视频将更容易出现,给相应的审核监管带来挑战与压力,产生巨大的监管成本。
同时伴随着新的技术应用快速迭代,例如借助人工智能深度合成视频、音频的AI合成媒体(Deepfake)也伴随争议。其中,恶意的虚假信息形式多元且逼真,在碎片化的时间里难以被理性思辨和认真求证,冲击着“眼见为实”的惯有认知,挑战互联网真实性的边界。
而且伴随着更多元的信息采集入口,将会使用户个人信息与生活常态更多展现在互联网世界中,也会增加用户隐私暴露的风险。
因此,面对信息再爆炸时代的内容审核与监管、隐私保护等问题。
一方面需要借助技术,对视频内容进行智能信息检测以帮助审核违法违规内容,同时上传视频内容的用户应对视频内容的合成性质进行标记以加强源头治理。另一方面通过安全算法对传输过程中和传输到云服务器的视频数据进行加密,实现安全访问控制,降低网络隐私攻击行为,保证视频内容隐私安全。
而企业作为相关短视频产品的开发建设者,在商业化的同时也要主动承担相应社会责任。无论是产品开发还是企业理念,企业都应随着时代技术的进步树立“科技向善”的产品理念与发展理念,以技术为工具,协同各方构建向上向善的内容生态环境,推动技术发展更好的服务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