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 2019/10/14 08:15:07 来源: 哈佛商业评论 5069阅读
终端 2019/10/14 08:15:07 来源: 哈佛商业评论 5069阅读
沉浸式体验的等位区、环绕式全方位投影背景的餐厅、送餐机器人以及各种应用在后厨的黑科技……这是海底捞“智慧餐厅”呈现出的创新体验。海底捞不断在服务上给消费者惊喜,其背后是渐进性创新的坚持与实践。
海底捞最初起源于1994年四川省成都简阳市开的一家火锅店。经过25年的艰苦创业、不断发展扩张,海底捞逐步从一个不知名的小火锅店起步,现在已是国际知名的火锅连锁品牌。截至2019年6月30日,海底捞在全球拥有593家直营门店和8万余名员工。2018年海底捞在香港成功IPO,现市值超过千亿。
不止火锅店经营,海底捞还一直致力于开发多元产品矩阵及布局企业生态链。除了餐厅经营业务,外卖业务、调味品及食材销售也是海底捞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底捞的餐饮生态链更是剥离出多家独立的公司,并分别负责火锅底料供应、供应链、餐厅设计及施工以及外卖业务等。其中,海底捞火锅底料供应商颐海国际已于2016年在香港IPO,随着海底捞的快速扩张,颐海国际经营表现也非常优异。
海底捞给消费者最直观的体验是“服务好”,这也被认为是海底捞成功的重要原因。海底捞的营销策略和战略部署都是从服务出发,而且是由一线服务人员跟消费者进行沟通产生的。通过激活一线员工,海底捞能够深刻细致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反馈给消费者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案。比如,海底捞原创的等位时提供下棋、美甲、擦鞋等服务,在以往任何餐饮企业都不曾出现,故而也被大家称为“海底捞式的服务”。此模式推出后,被业内推崇并迅速复制到其他服务行业。
员工,是海底捞最引以为豪也是最重要的资产。优厚的薪资及福利待遇也一直被业内外熟知。2019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海底捞员工成本占营业额的31.2%,远高于业内平均水平。
高比例的人工成本带来对海底捞经营模式的讨论。在人口红利日益消退的时代,如此依赖“人”的模式是否可持续?伴随着翻台率的降温和同店销售增长速度的放缓,海底捞过去的成功是否适用于未来?一直致力于投资和探索的海底捞,进一步开始探索优化成本结构的有效路径。
2018年开始,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其数字化应用场景也渗透到餐饮业。阿里巴巴的盒马鲜生率先开业进行餐饮业“新零售”模式的试水,京东也将打破行业壁垒的“无界零售”拓展到餐饮业。而作为餐饮行业巨头海底捞,在强大的线下运营能力和庞大的消费者基础的衬托下,其一贯使用的线上会员系统已不堪重负,无法适应业务的快速发展需求,更无法支撑数字驱动的新零售变革。因此,海底捞管理层高瞻远瞩,开始布局数字化战略以提高线上营销能力,充分挖掘存量用户运营潜力,打破线下店内营销的局限,从而进一步实现精准营销。以此为背景,海底捞开始了以“新技术改变成本结构”为战略目标的数字化变革的探索。
海底捞在数字化转型部署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找到发力点能够打通线上线下资源,从而进一步整合数字化进程的路径。2018年,在实体行业寻求线上发展而互联网行业寻求线下业务场景的“互联网经济下半场”的趋势下,海底捞和阿里云一拍即合,开启了中餐餐饮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
除了时机成熟,共同的理念也是促成海底捞与阿里云合作的重要原因。海底捞首席战略官周兆呈在接受《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采访时表示:“阿里和海底捞都是以客户为最终的服务对象,以客户第一或者是顾客第一(为宗旨)。理念上的一致减少了沟通成本。比如,我们提一个需求的时候,他(阿里云)很能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提。其他人可能会觉得奇怪,因为这么做会增加我们很多成本,但我们为了增加顾客体验、提高服务水平,我们是愿意投入这样的成本的。”
“科技让服务更简单”是海底捞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目标。
经过近半年的开发与打磨,2018年10月海底捞的数字化创新举措向餐饮业献出了两个重磅级成果:海底捞APP的上线和智慧餐厅的开业。海底捞希望通过打造智慧餐厅实现公司“新技术改变成本结构”的战略目标,因为智慧餐厅可以整合智慧服务、智慧运营、智慧生产。首先,在C端体现的是以“人”为连接打通线上线下资源,从而为营销和运营赋能。而众所周知,“人”是海底捞最为自豪也是最有价值的资产。
下一篇:转型新媒体营销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展览策划 | 项目管理 | 品牌展示 深耕展览行业20年 | 累计服务客户2000+ | 专注品牌文化与商业价值融合(13918729898同V)
汉慕会展(上海)有限公司隶属励展国际博览的全资子公司主要负责亚洲区展览及会议组织、策划、主办和承办各类国际性大型展览会、博览会、学术交流等活动的专业会展单位。
悦顿体育照明品牌创始人,20年来专注于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场馆的专业化照明!点亮精彩,照亮运动!有需要的朋友携手合作!账号为微信号,运动健康,你我共享!